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
深度关注|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
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沈喜阳:博客为“公民社会”奠基

发布时间:2009-06-29  来源:中国社会观察网  字体大小[ ]
中国固然是个奴隶意识非常浓厚、非常深远、非常强大的国家。努力坐稳奴隶位子的平庸之辈占大多数,跟在主子后面或摇尾乞怜或呐喊助威或助纣为虐的、并以主子赏赐残羹冷炙为荣的、得势的高等奴隶不在少数,生恐坐不稳奴隶位子的劣等奴隶也代有其人。然而中国又是一个公民意识非常古老、非常顽强、非常伟大的国家。中国从来就有傲视王侯的平民,有为民请命的公民,有提倡“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有不为某一家、某一集团之帝国兴亡卖命而为天下之大家的忧乐劳心劳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体现公民意识的杰出代表。在他们中间,春秋时代的曹刿无官无职,无财无利,无名无望,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在回答国家大事自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也?”的疑问时,曹刿最早发出“肉食者鄙,不足与谋”、因此我必须谋之的义正词严的声音。这是公民意识最突出的表现。按照龙应台在《父亲的家乡》一文中的说法:“所谓公民意识,不过是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栖息在同一株大树上,不得不关心下面那主干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不关心的结果可能是,大树轰然倒下时,还以为自己那一支照顾得葱绿可爱,挺有成就感。”尤其当“肉食者鄙,不足与谋”时,具有公民意识的每一个公民必须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站出来,这不是为“肉食者”而谋,而是为天下人而谋,也是为自己而谋。

  公民意识和“肉食者”意识的根本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公民谋“天下”,肉食者谋“国”。正如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篇中所指出的,“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国”和“天下”的区别在于,“国”是某一姓某一集团占有的公共权益,“天下”是全体公民结成社会的生存空间。如果仍旧用大树作比喻,那么“国”就是大树的果实,“天下”就是整棵大树的根深干壮枝繁叶茂花香果硕。“肉食者”所看重的仅仅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占有大树的果实,根本不在乎大树的生死存亡;公民在关注自己那一支的葱绿时,也关注其他无数支的葱绿,还关注整个主干的茁壮,并随时防止它的被腐蚀乃至轰然倒下。顾炎武进一步指出“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不过是另一姓另一集团占有了大树的果实罢了,亡天下则是整棵大树的彻底死亡。所以肉食者最担心的是亡国,公民最担心的是亡天下;因此肉食者最操心的是谋国,公民最操心的是谋天下。

  天下是棵大树,每个时代都会从中飞出带来希望和美好的鸟,它们见证着、记录着、引领着、创造着自己的时代,为世界唱一曲最响亮的歌。博客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飞得最有个性、唱出最有价值之歌的一只大鸟。时代需要个性,需要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展示,公民意识的崛起正是个体自觉性张扬的具体体现。公民传媒的诞生,是时代迫切需求的产物,而博客则正好成为这个需求的载体。博客正在成为继书报、广播、电视、门户网站之后最重要的传媒载体。冰点事件,太石村事件,禁书事件,太湖蓝藻事件,厦门PX事件,成都晚报广告事件等等这些注定将来要在社会文化传媒史上留下记录的重大事件,公民不是首先得之于书报,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而是首先得之于个人博客,而且有些事件甚至只能得之于个人博客。正如民营经济个体经济成为公有制经济的有效补充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个人博客作为传统传媒的补充,有着不可缺少不可估量不可忽视的价值。正因为传统传媒的不言而喻的局限,博客作为公民传媒才应运而生。由于公民传媒不再是某一党派的喉舌,不再负有向某一党派负责的义务,而是本着“天下人管天下事”的公民精神,所以公民传媒才更全面、更公正、更客观。陈寅恪在《赠蒋秉南序》中说,“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书生“清议”,作为“公民传媒”的博客,在“肉食者鄙”、传统传媒不能或不敢有所作为时,不但于治道学术有所裨益,更能发挥促进世事社会变革进步的作用。

  《周易》强调“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M·韦伯也将人类理性区分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中国人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一种重“道”轻“器”、重“价值理性”而轻“工具理性”的倾向。其实,“道”与“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叶瑛在《文史通义校注》中就指出,“道不离器,犹影不离形,离器而言道,是犹离形而求影”,在他看来,“道”与“器”的关系,是“影”与“形”的关系,无形即无影,无器即无道,实际上是主张“器”重“道”轻;这与章学诚所主张的即事言理、即器明道是一脉相承的。当工具理性为价值理性的传播与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它本身即成为价值理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价值理性抱残守缺或成为某一党派某一统治集团加强统治的工具时,它就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意义而具有了工具理性的性质。比尔·盖茨在荣获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的演讲中说:“人类的最大进步并不体现在发现和发明上,而是如何利用它们来消除不平等。……消除不平等才是人类的最大成就。”互联网的发明,博客的兴起,公民传媒的诞生,极大地为消除不平等、不公正、不文明带来了契机,为促进社会的民主、自由、进步提供了可能。在这个意义上,科技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毫无知觉的“器”,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道”。在科技不发达时代,“权力半径”远远大于“民主半径”,“权力半径”可以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来掩盖篡改“民主半径”的声音,以欺骗压制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统治;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民主半径”则有了多范围多渠道地表达自己声音的可能,“民主半径”逐渐有了与“权力半径”相抗衡的条件。公民传媒时代的到来宣告了“权力半径”一手遮天时代的结束,宣告了掩盖和欺骗时代的结束。知道真相并不就是最终目的,但是知道真相毕竟比不知道真相已经前进了一大步。知道真相(公开)就有望接近公平并最终迈向公正。

  走向公民社会,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内在要求使然。从大老爷到官僚到公务员,这一名称的演变,已然昭示出一条走向公民社会的康庄大道。大老爷高高在上,生死予夺,全凭一己之好恶;官僚冷冰威严,办事拖拉,以公权而谋私利;公务员,顾名思义,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亦不妨理解成“为公民服务之人员”。虽然今天现实社会中的某些公务员还动辄以“大老爷”自居,以“官僚”自我定位;但是,公务员的最终定位必须落实到“从事公共事务、为公民服务”这一符合时代要求的理念上来。公民社会正处于呼之欲出的前夜。历史总会把它的使命有意识地交托给某一代人,而且一开始有意让他们遭受压制和打击,为的是“增益其所不能”,从而让他们最终出色地完成历史的也是他们自己的使命。博客使公民意识觉醒,促成公民传媒时代的实现,它使许多曾经被迫沉默昏睡的人们不再沉默昏睡,思想的火花一旦点燃,就必将形成燎原之势;博客实际上正在预告着公民社会的到来,它正在为公民社会奠基,为“天下人说天下事”、“天下人管天下事”提供虽然虚拟却是坚实的平台。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并认为“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笼统的抽象的“人民”正在觉醒为具有自由民主意识的“公民”,博客的诞生,尤其是“公民传媒”博客的出现,正是公民行使公民权利的可喜标志。作为“天下人说天下事”、“天下人管天下事”平台的博客可能还很不完善,蹒跚学步呀呀学语之际免不了磕磕碰碰吐字不清。但是,它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开始,四百多年前弗兰西斯·培根在《伟大的复兴》一书序言中论及该书描述的对象时所说的一段话,彷佛就是为博客而说的一样,他“希望人们不要把它看作一种意见,而要看作是一项事业”,“并相信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不是为某一宗派或理论奠定基础,而是为人类的福祉和尊严……”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任薏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